找到相关内容1225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

    什么……,心心不离佛,行住坐卧,一举一动,都在念佛,哭也在念佛,脚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达三昧念佛三昧不简单。每个人带种种业障来,不要再带新业而去。 ★看你行持到哪种程度,跟你说一些话:...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★懵懵懂懂地出家,懵懵懂懂地受戒,受戒是去忏悔,不是带业去,又带业回来。 ★在戒场尽量少说话,少和人家攀缘,有时间多礼佛念佛。 ★戒场求戒的人多,来自十方,我们不是去和人家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984894.html
  • 净宗法要--憨山大师著

    日诚,听法弥笃。余哀其未悟,愍其不达造修自度功夫,因授以念佛三昧,教以专心净业,痛厌苦缘,归向极乐。月会以期,立有规制,以三时称名礼诵忏悔为行,欲令信心日诚,罪障日消,必以往生为愿。果能此道,虽在尘劳,...同人赞助,愿共流通,用付剞劂,以广法施。赵钺谨识。 一、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,说法利生,四众人等,各皆得度,随机教化,各有方便,普令获益,是故法有千差,源无二致。然以佛性而观众生,则无一生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485014.html
  • 肃然起敬话“远公”

    不谈成佛作祖,不谈往生极乐,不谈念佛三昧,仅凭一股信心和不断的努力念佛,就能在现世中得到佛力加被下所产生的祥和、安全和悦乐感。自己切切实实地感到时常在佛力的笼罩及护导之下,人生的一切困难和苦恼都能获得...著名的佛学中心与学术渊薮;作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、《沙门袒服论》,弘教卫道,与王权相颉颃,为僧伽争地位;圆融三教,吸引文人,简化佛法,倡导念佛,增加佛教对士人和平民的吸引力。慧远的生命之光是强大的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4385899.html
  • 宗教改革: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

    说般苦经》,他所著的《入道安心要方便》主张无念,主张身心方寸,举足下足,常在道场,他的一行三昧,要求心定于一行,即称念佛名,而修三昧。   道信又引进菩萨戒,以自性清净佛性为菩萨戒体,使禅与菩萨戒体...较简易,较少形而上学的一种定法,指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。它又有所谓事理二种,理之一行三昧为定心观真如一理,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。道信的《人道安心要方便门》说,并除三毒心、攀援心、觉观心念佛,心心相续,...

    刘孟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60688143.html
  • 观音传说 (上)

    某些众生即见不到佛,但如果有菩萨证得念佛三昧者,即可时时见到阿弥陀佛的法身常住不灭。阿弥陀佛示现灭度之后,极乐世界一切宝物,流水浴池各色莲华,以及众宝所成的一切行树,仍然恒常演说法音,与阿弥陀佛亲身说法...狮子游戏如来’,其佛国土的清净庄严,是言说赞叹所不能穷尽的。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区域之内,有一个国王名曰‘威德’,称王于一千个世界之中,那时威德王,在他的园林楼观当中,入于三昧禅定的时候,在国王左右有两朵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63988661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念佛法门

    可见也。迄今念佛法门,仍以善公之教为本。与善公同时,有慈[敏/心]三藏,曾亲至印土求法,归后专宏净土,事迹不彰,影响未广。   接善导之法者,有怀感禅师,亦得念佛三昧,着〈释净土群疑论〉七卷。玄宗时...阿弥陀经》十万余卷,画净土变相三百壁,[修营塔寺,燃灯续明。]道俗从其化者甚众。有诵《弥陀经》十万至五十万遍者,有日课佛名自一万至十万者,其间得三昧生净土者,不可纪述。   或问念佛生净土耶?导曰: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5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1)

    修行的道理,用一念破无始无明,见佛性为证悟。   (一)明心见性证悟后,生法身净土与持名念佛生报身净土之分别:自古及今,悟道的人,十方诸佛,当下见自性,自性遍满十方净土,自性遍满虚空,净土亦遍满虚空...,绝对的,没有轮回。   (一)十法界中但起一念佛界,时时觉悟,其余九界不起,全妄即真,全真即妄。终日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非佛性。十法界中,但起一佛念,此念是见闻知觉之念。佛性乃大觉,本来不起念,亦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7.html
  • 佛教的神通

    、神通能稳定的重制:佛教的神通,并非偶然的现象,可以不断的重显。因此,偶然的感应或神奇现象,不能稳定的再现,并非神通。   因为佛教对神通有如此严格的定义,因此,在佛教中如果是因为修持念佛三昧、般舟三昧等力量而得见净土,或因其他方法所显现的一些感应力量,并不符合神通的原则,所以在经典中都认为并非神通。   此外,佛教对神通的观点如何呢?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点来说明:   一、神通是有限制的:在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689884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5)

    ,那是邪见,是病。外面境界清清楚楚,里面的心如如不动,这是正定。   如果不会修,你就念佛,一句佛号接著一句佛号,就是念佛三昧。这就是修清净心,修平等心,修觉而不迷。经题上的‘清净平等觉’,就是圆满...众生,包括尽了。什么是正定?正定就是他修学得如理如法,方法与理论相应,必定证果,决定有成就,就是‘正定聚’。   我们念佛要像大势至菩萨一样,‘净念相继’。中国祖师常讲老实念佛,老实的标准就是净念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3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竟于一日读《楞严经》时,娑婆隐没,庄严佛土现前(见《影尘回忆录》)。因此,只要虔诚精进,痛思深义,就一定会境界现前,开悟成道。念佛也同样如此,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即入念佛三昧。   随着时代的...禅宗三大家。近代净土宗印光大师又将经中“大势至念佛圆通章”选出,与净土四经,合编为净土五经,更使《楞严经》与信众极广的净宗修行人接近。同行对于修行禅定来说,《楞严经》也指明了修行方向,所以《楞严经》也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